直郡王和太子这样的儿子和臣子真可谓是他们的楷模。
坐在龙椅上的康熙见他的两个儿子如此夸他另外的两个儿子,虽然明知道他们在打什么主意,但是康熙还是配合着也夸了太子和直郡王两人。
康熙这么一夸,代表什么?
代表他认同四爷和九阿哥的话,所以那些还没有还钱,还在观望,还存在着侥幸心理的人就得小心了。
除非他们头铁到不在意康熙的看法,否则的话这笔欠款他们是乐意还也得还,不乐意还也得还了,否则等到大部分的人都还了,那么没有特殊情况却不还的人可不就分分钟成了康熙的眼中钉了吗?
然而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其他人知道归知道,不代表能够坦然接受的,八爷属于特殊情况就不说了,但是像诚郡王这样,哪怕他事先没有还了一大笔钱,但是现在要他把欠下国库的钱都还了,那对他来说也不是什么小菜一碟的事情。
虽然说朝中没有什么三皇子党,但是不代表诚郡王没有拉拢过人脉,再加上他向来喜欢举办什么诗会的,不说花钱如流水,那也差不多了。
一来因为诚郡王是真的喜欢诗书,二来因为诚郡王的身份摆在那儿,举办诗会用到的东西总不好滥竽充数,于是这样一来,钱自然是不经花了。
那不够钱花了能怎么办?
只好找国库借了。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像九阿哥那样有经商天赋的,哪怕现在的人觉得把黄白之物挂在嘴边是一件很俗的事情,但是讲真的,皇帝老子没了钱都不行呢,更何况是其他人?
所以别看诚郡王表面上有多清高,有多嫌弃九阿哥居然自甘堕落地去经商,但是私底下说不定有多眼红他赚得盆满钵满呢。
为什么有的人私底下都喊九阿哥做财神九?只因为他是一众皇子当中唯一一个下海经常的吗?
当然不是了,之所以这么喊九阿哥那是因为他经商了得,说一句点石成金也不夸张。
但是现在眼不眼红的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把钱给还上,如果可以的话,诚郡王是真的不想还,那么大一笔钱还回去了,他怎么可能不肉疼?
但是现在不是不可以嘛,太子已经还了,直郡王也已经还了,不管是论尊卑还是论长幼,往下就轮到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