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的风还是一如既往的烈,吹的人四肢发凉,心底发寒。可这次,阮卿再也不会领军归来,共饮庆功酒。
天地间除却风声,万物喑哑。
一路走来,曾经的故人,早已陆续凋零。好似庭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
大魏的君臣啊,一笔写下了兜兜转转,不想最后全是殊途。
作者有话要说:
好了,彻底完了。
我开始写最后一卷的时候定位就是阮卿清楚的感知到自己在一步步走向死亡,但却无法救赎自己。
曹操与阮卿之间的悲哀起源于曹操说一不二的强势,鲸吞天下的野心,与阮卿什么都不肯倾诉的沉默。所以,人和人之间是需要沟通的。
开始有很多读者看不了阮卿懦弱胆小,但最终让阮卿走向死亡的,除了他的重情之外,也有他的懦弱。因为他懦弱,所以才养成什么都不肯说出口,自己去慢慢消化的习惯。而在最开始在曹营里,他难过向曹操倾诉时,得到的也是要自己去消化的暗示,毕竟每个人都很忙,谁能最终帮得了谁呢。
当难过的情绪快过他消化的速度,最终等来他的只有被溺死的结局。
曹操是喜欢阮卿的。只是他看重的东西还有很多。我记得有一个读者说过,感觉曹操应该是不沉溺于儿女情长的人。在我心里曹操也是这样。所以在前期曹操能宠阮卿宠的无法无天,到后面因为自己的顾虑与期望又迅速将自己在阮卿世界里撤离。
我记得一句电视剧里的台词,“一个人但凡沾了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就成就不了大事。”
曹操只是做了他认为对的事,阮卿也做了自己认为对的事。曹操从始至终都是看重阮卿的。也从始至终都相信阮卿,不然不会动托孤这样的念头。所以阮卿死亡的这件事里,又怨得了谁呢。只能去怨阮卿去适应时代,却还保留着一些现代观念的可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