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蟠劝说了宝钗,宝钗也就顺其自然了,但是心中对司徒澈也淡了两分。
司徒澈和宝钗的婚期定在了第二年的三月份,到了当天,如期完婚。
薛蟠将宝钗送上花轿,心中惆怅。
晚上薛蟠回房见到黛玉,黛玉心绪敏感,早就察觉了薛蟠的情绪不高,心中担忧。
薛蟠将黛玉拥入怀中,头埋在黛玉的脖颈上,发狠说道:“你放心,我一定会护着你和宝钗的。母亲、你和宝钗,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了。”
黛玉拍着薛蟠的背,将薛蟠的情绪安抚了下来。
薛蟠是状元郎,按惯例,直接进入翰林院,被授予的官位是从六品翰林院修撰,主要职责为掌修皇上的起居注,每日记载皇帝言行,偶尔给皇帝进讲经史,帮皇上拟定圣旨等等。
官位虽然不大,却是实打实的天子近臣,当值的时候都跟在皇上身边。
因为薛蟠经常会有稀奇的想法,皇上也不像往常对待翰林院修撰和起居舍人一样,将他当做身边的一个活摆件,有时也会将一些国事询问薛蟠的意见。
薛蟠毕竟知道未来二十年的事情,御前奏对,都言之有物,皇上愈发看中。
自从看到薛蟠殿试策论开始,皇上对外邦起了警惕之心,在对待外邦的问题上,不再是用一种高高在上□□上国的姿态来看待他们,而是放平了心态。
皇上对于和茜香国等南疆众国的摩擦暂时忍了。
皇上现在更多的将目光投向了茫茫的海域,开始造宝船、筹建水师,筹备以后的出海事宜。
皇上派人去搜寻船工和前朝出海的海图和宝船图纸,让火器营研究更灵活的小炮,以及如何将小炮用在船上。在外让人去接触佛郎机人,探听佛郎机国的信息,以及佛郎机炮的技术。
广州那边也送过来了两个传教士,皇上将这传教士安置起来,找了几个翰林院的庶吉士去听这两个传教士讲课,将内容记录下来,皇上每天翻看。皇上自己偶尔也去听听传教士讲课,但是对传教士在京都建教堂的提议,却总是打圆场,并没有答应下来。
有郑氏后人献上了前朝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图纸。船匠看了图纸,说这宝船是可以做的,就是做宝船龙骨的柚木比较稀少,不容易得。
薛家之前是皇商,专供皇家木材,江南那边的库里还放着两根百年龄的柚木,已经放了多年。薛蟠得知皇上的难处后,就将这两根柚木献给了皇上,让船厂直接去取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