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索性日子过得还算快,只是省亲那日辛苦些,白日里站着迎驾,到了晚上林黛玉添了一回衣裳,饿的饥肠辘辘了,贵妃的仪仗才从宫里出来。

这次省亲,最高位的妃子是贵妃,她的仪仗先走,接着是四妃,四妃的仪仗在宫门口互相谦让了一回,浪费了许多时间,接着是各处嫔位上的贵人,还有几个家在京城的低位宫妇,也坐了马车出了宫门,一时间,太后看着后妃们少了一半。就显出了和妃来。

“那是小九的母妃吗?”太后眯着眼看了和妃几眼,“别站在本宫这里了,去给皇后请安,不用再来了。”

和妃答应了,带着低位宫妇,去皇后的宫里请安。

皇上就在这里,坐在蒲团上,看着皇后转着佛珠念经。青灯古佛,除了他身上明黄的常服,这屋里里灰扑扑的,再没了一点颜色。

一个老嬷嬷过来,在门槛外跪下来,“皇上,娘娘,和妃带诸位宫人来请安。”

皇后没听见一样继续转着佛珠,皇帝看来她几眼,对老嬷嬷说“让和妃留下,其他人散了吧。”

过了一会,和妃进来,提着裙子在门槛外跪下见礼,皇帝没让她起来,皇后接着转着佛珠,冷风吹着,贾迎春觉得浑身上下透心凉,身上一点温度都没了,皇后睁开了眼。

“回去吧。”

也不知道是让谁回去,和妃不敢站起来。

又过了一刻钟,皇上站起来,走了几步到皇后的蒲团边,摸了一下她的蒲团,冰凉冰凉的。让外面伺候的人给她换了一个温热的蒲团,皇后任凭宫女们扶着她站起来,再坐下去,闭着眼睛,转着佛珠。皇帝看了,也只能长叹了一声,出门扶着贾迎春站起来。

跪的时间久了,贾迎春几乎跌倒在地上,皇帝半抱着她,挟着她出了皇后的宫里。两人回到了披香殿,甘草正守着九皇子,赶紧给贾迎春端了一碗姜汤,皇帝破天荒的没有逗弄九皇子,躺在榻上,一晚上没闭眼。

正月里,京都百姓对诸位宫妃省亲都能说上几句,哪位娘娘的仪仗威风,哪位娘娘家的园子精妙。说的头头是道,就连在衙门的贾故和贾珹爷俩,也听了各种版本的园子解说。

“荣国府的,名字叫大观园,听听诸位听听,大观,这两个字稀罕,除非各种景观都在一处,不然怎么能叫的上大观呢。”

其他人都点头称是。

说的人多了,就有人上了折子,有的是颂扬恩德,这些人都是宫妃的母家,有些人弹劾铺张浪费,这些都是御史,是一群没事儿都能找出点事儿弹劾一番的人物,如今更是逮着能弹劾的事儿了,可劲儿的上蹿下跳。还有些就是务实的官员,说省亲别墅不算是皇家别院,但是因为迎过宫妃,一般人都不会住进去,将园子锁了起来又太冷清,请皇上下旨,准许椒房亲眷搬入园子,沐浴天恩。

皇帝准了这个折子,满京都又是一番狂欢。许多有园子的人家广发帖子,邀请亲戚朋友来园子里游玩几日,然后择一个吉日搬进去。宫里贾贵妃传出的消息是让宝玉和姐妹们搬进去,这个决定不管是谁都说好,也学着其他人家,广发了帖子,接了帖子的人家大部分都说了要来,除了忠武侯府。

北静王府的管事和钱程喝酒的时候,听他的小厮说了他们主子是荣国府的亲戚,好奇了问了下去,才知道钱程还真是荣国府正经的外甥。这个消息让北静王知道之后,亲自请了钱程到他书房里说话,开口就称呼他是“钱先生。”

那个被献给他的清倌人成了北静王的姬妾,北静王打听到钱程只有一个嫡出的弟弟,再没了兄弟姐妹,又张罗着让那个姬妾认了钱程为义兄,又说“咱们都是一家人了,不可外道才是,听说了钱先生的家眷在路上,不知道府里都安置了吗?”

钱程自进了书房都犯嘀咕,此刻更是惴惴不安。每次回答北静王的问话,总是思索了两遍才出口。

眼看着火候差不多了,北静王才说“钱先生既然是琏兄弟和珹兄弟的表哥,也该早说才是,前几日荣国府的宝玉兄弟还来府上呢,早知道,你们兄弟也该见见。”

钱程嘴里说着“不敢高攀。”心里想着珹兄弟又是谁?宝二爷和琏二爷他是知道的,大舅舅和二舅舅家的嫡子,能和嫡子相提并论的,难道是三姨妈家的嫡子,不是说三姨妈家的孩子读书快读傻了吗?继母哄一哄,就把三姨妈的嫁妆拿出来了。但是名字也不带珹字啊?

“钱先生误会了,令表弟都是和蔼可亲的人物,哪怕是贾珹兄弟,看着颇有官威,熟悉了之后就知道他是爱玩爱笑的。对了,本王这里有一张帖子,就麻烦钱先生送到忠武侯府给贾珹兄弟,过几日大家城外踏青,想必珹兄弟也是爱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