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沉默。不用问,答案已经很明显了,收效甚微。
“汗阿玛,玛法留下来的那些书博大精深,可目前除了我与光哥,几乎没人能够看懂。”
基础的物理化学等启蒙用书还好,涉及到高深机械制造的,大多十分晦涩。再加上顺治得到的只是解体碎片,而非完整系统。承载的资料只保留了一小部分,大部分丢失。这就导致有些书籍,跨度太大,没有过渡。
比如可能这本还在说普通农具的产生,后一本已经在谈自动化收割机了。
这让人怎么理解?
“汗阿玛可曾想过,我跟光哥就两个人,就算我们把一辈子的时间都用上,日夜钻营不睡觉,累死累活也不可能把那些东西全部吃透,更无法全部做出来。”
康熙叹气,他如何没有想过,若完全没有想过,他又怎会尝试安排人去钻研呢?
“不知汗阿玛当初寻的都是些什么人?儿臣猜测,恐是学识满腹之辈多,擅长格物的民间能人少,对吗?”
康熙默认。
“儿臣并不是说学识满腹之人不好。只是每个人擅长的领域不同,他们能将现有学问钻研透彻,证明他们足够聪慧,却不代表他们可以把三百六十行都摸透。
“即便一样是玛法的书籍,每一本的方向也不尽相同。其中有关于医药的,有关于机械的,有关于农业的,种类繁多,不一而足。譬如,您若是让一个学医的去看机械制造,让一个擅长农事的去搞医药,岂不是抓瞎?”
康熙苦笑:“朕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但你看过那些书,该明白这些书中的内容大多过于惊世骇俗,里面的东西若真造出来,影响巨大。”
他是担心贸然交由大批民间能人研习,会被人钻空子,导致技术外流,若被有心之人利用,先一步取得成果,恐对朝廷不利。而且他也想把好东西最大限度的掌控在自己手里,因此做出这些东西的人,最好都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