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点头:“儿臣明白汗阿玛的担忧。可是,汗阿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汗阿玛敢用索额图明珠,敢用张英施琅,难道还怕他们吗?
“都说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文武如是,这些也如是。我们只需表示出对格物一道的重视,再赏以高官厚禄。自然能吸引天下英才来赴。
“若说名声,皇家已有了杂交水稻,有了牛痘,有了水泥,如今又有了青贮饲料。就算以后他人做出新东西,又如何能盖过皇家的风采?更别说,他们在学习,在进步,我与光哥也没闲着啊。”
康熙一怔,静静看着胤礽,半大少年的脸上全是大无畏的豪气与自信。
康熙忽然笑了。是啊。皇家已经做出那么多东西,民心所向,又何惧他人脱颖而出?
更何况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文武如是,这些又有什么不同?就算别有用心之人虎视眈眈又如何?他难道还怕了他们不成?便是没有此道,对方就不会寻别的途径了吗?
康熙宛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你说得对,是朕着相了。”
胤礽蹲下身,挨近他:“哪里是什么着相不着相。汗阿玛是天子,得考虑方方面面。我想得更为简单罢了。”
他眼珠子一转,“儿臣听闻前两年,戴梓造出了二十八连发的火铳。玛法的书籍中有一些关于火器制造的。不如让他看看?”
康熙摇头:“火器与别的机械类东西不同,不可一概而论。容朕想想。”
火器可攻城,可掠地。自然不同。
康熙如今并不太信任戴梓。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记忆中戴梓前期造出连发火铳,被康熙授以翰林院讲官,入南书房。可戴梓真正展现出自身的超绝实力,是在二十五年荷兰使者来清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