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瑾用最短的时间与徐庶确定了题目规则,也即是由旁观者出题,两人同时作答,看谁能以最短时间答出符合条件的最小值。

人越聚越多,荀彧与司马徽不知何时也凑上前来,人群中簇拥着一位持杖的白发老翁,其容仪显贵、气度不凡,郭瑾猜测此人应是那位世称“二龙先生”的荀绲荀老先生。

其人如天、其知如神,大抵便是用来形容此等人物的吧。

正想着,视线却与荀彧恰好相对。瞧见她的瞬间,青年眸中蓦地闪过几分光亮,郭瑾觉得,若不是人群阻断了他的步伐,他定会欣喜地冲上前来,与自己寒暄问好。

郭瑾飞快别开视线,只朝着荀绲的方向恭行几步,长揖问候:“晚辈郭瑾,斗胆邀请荀公出面,为我二人裁定输赢对错。”

荀绲许是来了兴致,回首唤了荀彧来搀扶,而后冲郭瑾慈祥笑道:“吾与汝父亦为旧识。”

郭瑾应声颔首,一副谦和后辈的标准仪态。又寒暄几句,荀绲这才凝思出题,并着荀彧朗声公布。

“今有将士不知其数,三三则余二,五五则余三,七七则余四,问有将士几何?”

这道题与之前郭嘉所做那道极像,除数未变,只是余数稍有变动,因此无法取巧,只能乖乖套取定理公式。

荀彧知道,此题不难。若是之前做过同样的题目,那很快便能报出答案,若是没有做过,经过算筹推演也可得出。

可眼瞅着徐庶已拿出算筹开始推演,那位黛衣少年却只垂眸不语,不见算筹、没有动作,似乎早便成竹于胸,又似乎是被题面难住,一时无从下手。

荀彧不知道自己该相信哪种结果,可他知晓,自己该是期待这位郭家小郎胜的。从见他的第一面起,他身上那种清澹明亮的感觉便不时笼在自己心头,久久难散。乃至于再次瞧见他时,自己本可以随手找个侍者为他引路,可荀彧偏偏选择了亲力亲为。

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徐庶停下手中的动作,抢先回道:“荀公可鉴,晚辈已有答案。”

荀绲欣慰点头,而后暖融融的视线再次聚到郭瑾身上。郭瑾束袖一揖:“晚辈亦有答案。”

人群中果然传出几句争疑议论,荀绲浑不在意,只差两位僮仆搬来小案,并为他二人铺上宣纸,一旁的墨汁也已研磨妥当。

荀绲示意道:“两位小郎君便将答案作于纸上。”

两人皆应声落座,执笔而起。徐庶率先落笔,并将答案匆匆递到荀绲手中,荀彧代为接过,视线却仍停留在奋笔疾书的黛衣少年身上。

片晌,郭瑾终是落笔。荀绲接过两份答案,不知瞧见了什么内容,竟忍不住抚髯而笑。

徐庶到底耐不住等待,出声相询:“荀公何意?”

荀绲将答案拿给荀彧,荀彧接过研读,亦忍不住盈盈浅笑。

荀彧素有令名,是个史书盖章的“美男子”,就连当年祢衡羞辱曹操诸位谋士,话及荀彧时,也只一句“可借面吊丧耳”,算是变相夸赞了荀彧的样貌。

郭瑾本还不以为意,如今见他一笑,却觉满园春光,不过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