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请您给他们一次机会啊。所谓事不过三,您到了第三次再做处置也不迟啊。”
“是啊,若是少了他们,多出来的事情也无人承担呐。”
又站起来两个中年男子,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得欢。
看得徐晃直皱眉头,但依荀澜早先的吩咐,只得缄默不语。
太守是可以直接参与颍川郡各部门官员的任命和考核中的,荀澜觉得这些官员无非是觉得他人生地不熟,年纪轻轻又没有倚仗,只得依靠他们来管理当地。毕竟他的授命书上写的来历和户籍是蓬莱道人。
为了表示恭敬,十常侍还在上面夸赞了他的道家本事。
人精的颍川官员一看,这是个哄骗了天子买官的,还是一毫无根基的白身!只要稍微威胁一下,对方必然是要示好他们的。
普通的太守即使要罢免人,也会虚与委蛇几番,再徐徐图之。却不知,荀澜手握人才库名单,正等着他们倒出岗位来呢,一点都不虚。
“都安静,”荀澜不悦道:“我自有考量。”
压下了他们的窃窃私语,荀澜直接让今日积极来拜见的两位官员推荐人选,以顶替被罢免的官员。至于采不采纳,那是之后的事情了,反正他态度摆在那了:
谁都别想给我摆谱,态度端正的,我以后会多加倚仗。
这样即使他们想要拧成一股绳,也总有想往上爬的人趁机示好,破坏联盟。
离开大厅的时候,大多数人脸上愤愤的。
甚至有人公开说:“这太守也太不懂事了!是怎么贿赂先帝上位的?”声音不大不小,刚好控制在周遭人能听到的程度,完全不怕同僚们去告状。
“就是,换了天子,他以为自己位子还安稳吗?”
“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啊。”
“区区一介白身,年轻不通礼数,还要和我们摆谱?”
但也有人抿唇不语,甚至和光明正大说上司坏话的两人保持了距离。
他们看得清楚,朝中现在可没工夫来管各地的郡县。连个主持大事的人都没有,谁会来特意罢免一个太守呢?至少要有一段时间,他们得顺着这个顶头上司了。
有暗中动心思的人捅了捅同僚,指了指不远处的徐晃:“或许我们可以和徐从事那一探虚实,找个机会请他喝酒。”
对方是太守带来的嫡系,一来太守府就被授予了从事的官职,却在刚才吵闹如菜场的时候一言不发,真是奇了怪了。
熟悉了一日,荀澜这个太守就开始正式办公了。前任太守在临走之前倒是将事情处理地很干净,没什么陈年旧案。现在的官员即使有心懈怠,暂时也不会有大的问题。
至于衙役、小吏和在东厅驻扎的官府士兵,横竖他们的日常工作和郡守的变化没太大关系,约束他们的条条框框也没有变化,自然是平时怎样就怎样。
但身为太守,荀澜得有武艺高强的护卫,还要有处理文职、军中事务的幕僚。换而言之,就是配备现代意义上的参谋、秘书、顾问、保镖之类。
现在文武双全的徐晃一人身兼数职,黑眼圈都很重了。
护卫和管家暂时都交给了寒玦,寒玦虽然面上看上去总是淡淡的,话也不多,管理起太守府却游刃有余。至少荀澜想要什么,很快就能调度人手安排上了。
此外,荀澜还和凭借和荀氏叔侄的良好关系,从荀家借了些人手,负责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杂务处置。
郡守府的草台班子算是勉强搭起来了。
看完公文,疲惫的荀澜却不着急休息,沐浴过后披着衣服坐在墙边,跪坐着开始列名单。名单很长,分为两列,其中一列是武将,依次往下为吕布/赵云/马超/典韦/许褚/黄忠/太史慈/张辽……
荀澜在列出来的一排武将中画了两个圈,正是陈留典韦、谯县许褚,犹豫了片刻,又把吕布划掉了。
文臣方面,荀澜想列的人就更多了。只是……他现在,真的能挖到真才实学的谋士吗?
天下虽乱,却还没到“汉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地步。大才之志,绝不止于一郡,忠心也不会轻易给他的。
荀澜掏出来了荀彧叔侄给的信,摩挲着上面的封皮,考虑到现代人的思维优势和对谋士的天然尊重及信任,觉得自己似乎应该更自信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