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的这“母亲”也不是安阆的生母,安阆不好过多置喙。趁机一并说了白池的事,“照实对父亲讲,我想娶的,是尤家的一个丫头。她相貌好,人品贵重,我不计较她是什么下人出身,我想我同她,才是心有灵犀。”
安老爷心头僵了下,穷人家的姑娘是一回事,奴才出身的又是另一回事了。读书人家,要拣个丫头做儿媳妇,没得伤了这体面。他因为自幼读书,如今上一辈的人皆不在了,便一厢情愿更换了门楣。
所幸这丫头不丫头的事都是后话,时下还说不到那上头,他也不必要先急着同儿子翻脸,笑道:“这事情先放一放,面前这沟你还没跨过去,就打算起长路了。”
安阆听这话头有些失落,不过思来也不错,先把和妙真的婚事解了,才好细说与白池的事。
这便又与安老爷商议退婚的细则,还是顾忌着胡家那头不肯答应。
谁知安老爷却胸有成竹地笑,“胡家你别管,我自有打算,且看五月初三。”
“五月初三……”
胡老爷两个指头轮着叩响炕桌,蹙眉呢喃这日子。怨她太太把日子定得仓促,当中就剩个把月的光阴,如何来得及去打算退婚的事?
到底是个聪明人,心头伴着指下“笃笃”的动静,还是一点一点打算起来。
不一时胡夫人回房,走近碧纱橱内,看见他欹在榻上,倒奇了一下,“唷,真是好大的稀奇,你回家来不先去瞧你那个命根似的儿子,竟先跑到我这里来坐着。”
“我有事情要找你商量。”
胡夫人赶退了丫头,乜着两眼坐在榻上,拂着她那片湛蓝软缎的裙面,“要是拿银子的事,你别想。我问你多要点做雀香的嫁妆你都说没有,我难道就拿得出什么闲钱?家里开销大,是一点富裕都没有。”
胡老爷想事刚想个起头,给她冷语一嘲,又接不上了,便不耐烦地咂嘴,“啧,谁说要问你拿银子?雀香的嫁妆你也不必愁了,有进项补上。”
“哪里来的进项?”
他吊着眼,“你说呢?”
胡夫人豁然开朗,见了笑脸,“妙真的那笔钱?怎么,安家愿意退亲?安家就不想这笔款子?”
“安启荣是什么德行你还不知道?他要是只想发财,家里何至于落败成这样子?人家是读书人,打小就看不上咱们这等买卖人户。要不是二姐姐长得好,他会和咱们结亲?哼,男人呐,不论读多少圣贤书,逃得过‘财’字也逃不过一个‘色’字。”
“呵,亏你还有这自知之明。”胡夫人听见雀香的嫁妆有了着落,放下夫妻嫌隙,亲自走去给他瀹了碗茶来,“就是找我商议这事?”
胡老爷稍稍端坐,“是也不是。安启荣上晌到染坊里找我,有意思要退这门亲。不过他那个人,死要面子,想叫我寻个折中的法子,既退了这门亲,又不叫外人诟病他们安家过河拆桥。这媒妁之约的事,我能有什么好法子,只有找你商议。”
这事情胡夫人倒在行,年纪大的夫人太太们闲在家里,替人做媒算是一桩很有成就感又几处得好的事情。她替人家牵了不少媒线,替她的女儿更是攀上门好亲,谁不称赞?
只是这悔婚的事却不常办,还要做到胡安两家面上都过得去……她静静细思细想来,只能伤尤家的体面。这倒不妨碍,横竖尤家早是声名狼藉了,只得个孤女落在他们家,还不是随他们摆布。
她前后打算半晌,凑过脑袋去并胡老爷耳语。一线阳光在两个脑袋之间的嫌隙里频频闪动,胡老爷的表情也是连变几番。
说完二人又是撤开脑袋相看一眼,就此定下个计策。那变幻莫测的光影终是静止下来,在窗纱外面,愈发白得浓烈刺目。
妙真最讨厌这样的天气,柳摇深绿,轻云黯黯,将太阳蒙住一层,滗去金色的光,漏下来的是一片闷的白。照在人身上,倒是半点不烫人,却像形成个不透气的囚笼,把心关在里头,憋得心慌。
她憋了这大半年的光景,由湖州辗转至常州,到处求亲告友,皆无所获,一颗心在腔子里渐渐跳得沉重。偶然都要怀疑它是奄奄一息了,总算又有个好消息来救它一下,死也死不了。
良恭将安阆待要退婚的坏消息瞒下,只告诉她听,“安大爷已写信往北京去求他认得的一位施大人,是翰林院学士,想必有些能耐,只等那头回信。”
妙真欣喜一笑,想着到底还是安阆这有功名在身的有本事,心下安稳不少,自我安慰式地点点下巴颏,“翰林院学士,是在朝廷出入的人,他要是肯帮,我爹的事就有指望了。表哥还说什么了不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