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没戏弄你啊。朕想多要个谋士不好吗?难不成你要擅权,不许朕听别人的计策?”
郭嘉绝对没有排挤同僚的意思。陛下的谋士当然多多益善。只是郭嘉不愿荀彧卷进来。荀彧要的是真天子真皇帝,他同刘辨合不来。叫荀彧来替假天子谋划,既委屈了文若,陛下也不见得好过。况且还有个最最关键的问题,一个月怎么可能收伏五斗米教的势力?
刘辨已经拟好双线作战的周详计划。
荀彧是名门读书人,不识得民间小百姓的心思。他们信教入教从来不是为着探讨教理。说点道学混点佛学什么的,压根就不是个事。有个神通能忽悠人,加入教会有好处捞,平头百姓便趋之若鹜了。
颍川的五斗米教没啥教义。它能发展迅猛,一靠神通,二靠米价。
五斗米教的神通有好几样。什么“五鬼运财”“夜半仙至”“万民来朝”的,拿出手就能把人唬得一愣一愣的。在这点上刘辨暂时能跟他们打个平手。利用系统奖励的立体投影技术,显像出万千佛土庄严,那是整个颍阴县都有目共睹的事情。
可是一个教会要勾住信徒。单单靠装神弄鬼的戏法是不够的。非有实在的好处不行。
加入五斗米教的好处就是能低价买米。
颍川一带沃土千里,气候宜人,粮价本来全国倒数。五斗米教兴起以后,把米当作供奉道祖的重要祭品。百姓但来拜神,非上缴米粮不可。久而久之,教中便囤积了大量的粮食。等到歉收时节,陡然以五分利息借米出粮,自此全郡的米价便落入他们之手。
外人借米需出三分息,若是进入教中当信徒,只需出五厘息就够了。教龄越长,要出的利息也就越低。于是每逢灾年,总要有大批信众入教。相中的就是教会实实在在的好处。可他们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要是都不入会,拿起锄头把五斗米教的粮仓端了,其实连两分息都不必出的。
今天是丰年。老百姓手里有余粮。五斗米教又要囤积一波物资。
刘辨非叫他屯不成。待得放完3d电影刘辨宣布:“半斗米教颍川分坛正式成立啦。”
半斗米教,入会只需缴纳半斗米。月后兑米非但不要利息,教里还给你倒贴半斗米。
围观的百姓将信将疑:“你真的有米吗?”
刘辨指着遍地金光的净土,又指了指身后的颍川荀府:“本座的靠山是荀家。昨天我还被荀家公子请喝茶来着。大家都能看见的啊。不然荀家能让我在家门口摆摊儿?”
顶着荀家的名望好办事。周遭的人纷纷缴纳米粮,当了半斗米教的第一批会员。
刘辨给他们塞张票据。上头详细记载着他们缴了多少米,将来能得多少米。
五斗米教入会要缴五斗米,将来借米得缴纳五厘息。而半斗米教只要半斗入会费,缴得多月后得的也多。谁更划算连乡野农妇都能算得清楚。
一时之间荀府门口的西市围着黑压压的人群,各自扛着家中的米粮来存到半斗米教的粮仓内。
刘辨没有现成的粮仓,暂且借用荀家的粮仓。况且借用荀家粮仓还有个好处。人们自然以为半斗米教有荀家背书,也就愿意把米存进来。
荀三哥对荀彧出借粮仓的法子有点异议:“你不怕他将来交不出米,坏了家里的名声?”
“奉孝对他言听计从,他必有过人之处。”荀彧意味深长地看着远处刘辨的背影,“且看他究竟有多大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