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人问:“为什么清姬在追赶逃跑的安珍时对安珍说了九次让他快跑的话”。
我按照老师教的回答方法答了,得了满分,后来去找这篇小说看,看到最后,心里却有中说不出来的滋味。
就觉得挺甜的。
那时候我把自己带入到安珍身上了,每一个在喜欢上一个人后开始自卑的人都会下意识把自己带入到安珍身上的。清姬那么凶地放狠话,叫他最好跑快点,不然他就完了,说了那么多次,还一直穷追不舍——虽然一直没追上。一个妖怪追人没追上,嗯。
最后终于追上了呢,却是两个人都被烧没了。
这样的结局不可谓不悲惨,但是我看完就觉得挺甜的,下意识地会心一笑。我相信当初因为自卑而在私定终生后突然逃跑的大庭叶藏看到这个故事,也一定笑了,如果他能读懂蛰萤字里行间表露出的感情的话。
当然,从后面两人重归于好的情况来看,大庭叶藏一定读懂了。
这是蛰萤专门写给他的,他不可能读不懂。
还是高中时候,读《左传》,老师在课外扩展的时候告诉我们范宁评说《左传》:“艳而富,其失也巫。”
意思是《左传》文章华丽且材料丰富,不过缺点就是多说神鬼妖仙之事。
这个评价也能用在小野寺萤的作品上。不过,她的作品华丽是华丽在其中百转千回极端纯粹的感情上,而不是在辞藻或文章结构上,所以才有小泉景次郎评价的“艳极近妖,非人间话,行文返璞归真,直白却动人至极”这一结果。
所以文坛研究蛰萤的时候不会研究她的文笔,她的文中脍炙人口的金句也少,看完一篇,可能给你印象深刻的不过一两句普普通通的大白话,如果不联系上下文的话摘抄出来根本没人会觉得是好句。
陈建文先生说蛰萤的文章就像一朵花,每朵花都香气袭人,娇媚妖娆,迷惑人心,但是花可以赏、可以嗅、可以抚摸、可以入口……就是不能久放。放久了就枯萎了,花的形状就不再了。故而既不能一瓣一瓣地细读,也不能一直读上几百遍。
古人云“旧书不厌百回读”,蛰萤的小说不是这样,蛰萤的小说是你需要的时候去读为佳,你想要体验感情、发泄感情、发散思维的时候去读是最好的,就是别闲得没事干一遍又一遍地把它背下来,没意义——这叫得形而忘意,是买椟还珠,是舍本逐末。
蛰萤身为作家的重要之处在于,在那个时代,她是率先扛起“女性独立”旗帜的文豪;她是一力反·战,强调和平与正义的人道主义斗士;她在它的国家用白话文为日后的“私小说”和通俗读物撕开了一片天空。
在近现代的文学史中,我们很少见到像蛰萤先生那样大节不失,私德无亏的高尚文人。我们谈起那个时代的作家,对于其中一些人总难免要为其避讳一些时代因素造就的过时思想和行为,但是蛰萤先生、以及她挚爱一生的丈夫,他们二人却仿佛从未因为外界的声音而迷失自己,什么是对错什么是是非在他们心里一直摆得很正,所以直到现在,每次提到蛰萤先生,大家都会把她在《尼罗河边的葬礼》题记中所写的:“君子言必可行也,然后言之;行必可言也,然后行之。”摆出来。
说到这里,当时也有许多人诟病蛰萤先生对女性的态度十分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