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红海军的萨菲罗斯号,正式改名为南昌号。

至于安装在南昌号上的新式三十毫米转膛炮,之所以送来中国测试的是转膛炮而不是加特林机炮,因为他是汉娜给苏联人挖的坑。

和加特林机炮机比,转膛炮更轻便,射弹散布面积小,火力密度大,而且没有质量较大的自动机纵向运动,射击时产生的机械震动也很小。

优点虽然大,缺点也不小,最大的缺点就是该炮对加工工艺精度要求极高,需要高精度的机床车床以及优秀的熟练工人。即使是在二战后,苏联人面临转膛炮和加特林转管炮的选择时,最后还是选择了加工制造难度低的后者。

汉娜也不打算在未来给德国军队装备转膛炮这种目前的技术难以大规模量产的武器,开发这个纯粹是为了进行技术贮备。而在中国试用,则是为了给苏联挖坑。

林汉是个穿越者,这个身份已经让苏联知道了。

穿越者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知道未来的历史走向,以及知道未来科技发展的正确方向。

历史因为穿越者的干扰会变化,但科技发展的正确方向,却不是穿越者能改变的。

林汉和汉娜分析为斯大林的行为和思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在爬科技树时,一定会本能要求苏联“紧跟”德国的步伐,德国走什么路,苏联也一定要走什么路。

这是人之常情,因为在斯大林看来,和林汉关系密切的希特勒(汉娜母女),在林汉的影响下一定知道正确的答案。

在未来的几十年里,转膛炮也许适合德国这个擅长精密加工的国度,但绝对是不符合苏联的国情,如果苏联一味地跟着德国走而忽视了自己真正的优势,那后果只会是邯郸学步。

汉娜相信在中国和英日的空战中,转膛炮一定会有极出色的表现,到时候斯大林一定会寻求这项技术,而那时她也会顺势而为,将该炮的设计图纸和样品全部卖给苏联人。

即使是以德国现在的技术,为了制造这五门转膛炮,也花了极大的力气,完全是靠着一批高级技工硬生生地手工加工出来的零件,然后她自己再仗着拥有异能,在细微处调整后才加工出来的。

苏联厉害出色的地方是系统工程学而不是细节制造的“精密”,如果斯大林不顾现实,强行想在三四十年代点亮“转膛炮”这株科技树,那只会白白地浪费人力和物力,掉进林汉和汉娜为他挖好的“跟风陷阱”中。

下午七点,当夜幕降临时,完成改装南昌号载着三十名水兵,驶出江南造船厂进行改造后的试航。由于新接收的水兵还不熟悉该舰,操纵该舰的工作由林汉带来的德国水手担任——而这些水手真实的身份同样也来自德国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