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号战列舰原设计是安装十八英寸的巨炮,标准吨位六万四千吨。但在引进了“龙骨一体化”技术后,理论上其吨位最少可以减重到百分十到十五之间。而在引进了德国出口的优质锅炉后,其速度也将突破原先设计的275节达到三十节以上。

林汉、李华梅或喀秋莎等人的寄灵体,表面上看是一个真人大小的金属雕像,其实还另有乾坤。他们真正的寄灵核心,其实是一个只有一尺多高的小雕像,有意地藏在大雕像的腿部。像里有像,这也是为了安全起见。

李华梅和喀秋莎的本体寄灵核心,是藏在德国卖给日本的三万吨水压机里。这台水压机当时成为两女暂时的寄灵物。依李华梅的意见,水压机被装船送到日本时,日本天皇对这台水压机进行高调宣传,称赞其为“国之重器”,借此又吸到了不少信仰之力。

而后借助这台水压机,大和号战列舰开始制造巨型龙骨和舰身钢板。大和号的每一根龙骨,都是经过李华梅和喀秋莎之“手”被钆制出来的。此时的日本天皇也好,海军也罢,完全对李华梅言听计从。在李华梅的要求下,大和号战列舰的龙骨是等到所有的龙骨材料全部制造完毕后,方才开始铺设。

当时那些材料每一根都被李华梅喀秋莎侵蚀过了,当其被运进吴海军工厂铺设计时,依“大和抚子”的吩咐,船厂的工人是以一根最后被造出来的巨型钢梁为主体开始铺设骨。那根钢梁里就隐藏着李华梅和喀秋莎悄悄转移过来的“核心”。

而后发生的事,就和沙恩级姐妹舰建造过程中的事情类似。无需焊接,也无需铆接,只须将钢材一根根地象堆积木般地拼接起来,所有的接合部位就会自动地融为一体。

所以整艘军舰的主体建造的速度相当地快,只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大和号的龙骨就已铺设完毕。然后依“大和抚子”的吩咐,船厂工人又将那截隐藏了其核心的钢梁取出来,送到建造武藏号舰空母舰的船坞里,如法泡制,直到武藏号航母的龙骨铺设完毕后,才将那截钢梁取出替换,然后送回大和号的原处。

1939年七月时,两舰的龙骨皆已先后铺设完毕。而后日本人人就优先将人力和物力集中到大和号战列舰的建造上,船厂三班倒,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施工,该舰的建造速度相当地快,而建造的过程更是充满了“魔幻效果”。

日本人原计划是将大量的技术工人全集中到大和号的建造上,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他们却发现完全没有必要。

事前,李华梅对他们说:

“只要搬运工人和工程师就可以了。”

构成舰体的材料只要运送到位,一接触就会自动融合,化为一体,焊接、铆接全部都可以放弃,所以该舰的建造速度相当地快。八月份龙骨铺设完毕(先前因为李华梅和喀秋莎被移去建造武藏号和两鹤的龙骨,停工了数个月),到十一月底时,舰身的主体就已初具雏形。照这个速度下去,日本人预计最多到1940年十一月左右,大和号就可以完工下水试运行。更令日本人欣喜不已的是,由于不需要焊接和铆接,建造该舰消耗的材料和工时被大大节俭,全舰的建造成本预算比原先低了超过两成。对于经费紧张的日本来说,真是天大的好消息,节省下来的经费得以用于建造其他的舰只。

在这过程中,大和抚子需要补充的,仅仅只是“人类的信仰”。

为了帮“保佑日本的神明”大和抚子阁下刷到更多的信仰之力,日本也向德国看齐,愈发变得象个“神经兮兮”的宗教国家。建造大和、武藏之前,日本的神道教教依天皇的吩咐,先把大和抚子捧成了日本的守护神明,疯狂地进行宗教炒作,替李华梅狂刷信仰和制造狂信徒。

而在宣传上,对大和和武藏两舰日本也没有象历史上一般保密,反而对主动地向国民和全世界宣传,当然,数据是有意地缩了水,对外声称是四万吨的战舰,410毫米的主炮。为了“安抚”英美,日本人声称日本只造一艘战列舰以替换旧舰,至于武藏号航母,则是为了补充加贺号沉没的损失。除此之外,这个时期日本的船坞里,还有另外两艘航空母舰也在建造中,那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两鹤”:翔鹤号和瑞鹤号航母。

同样由于缺钱,这两艘航母也几乎流产,直到李华梅出现后,天皇和海军听从她的建议后,才重启两舰的建造方案。由于日本人公开声称只造一艘战列舰,倒是没有引发英美的过度敏感。